2011年度医院先进个人速写

时间:2013-04-15 浏览量:5084 来源:李华 作者:自贡四医院

  穿越两千年的历史云雾,希波克拉底誓言依然萦绕耳边,有一群人,他们在浩瀚的医学殿堂里,诵读着这份誓言,践行着这份誓言,传续着这份誓言,哪怕海枯石烂也永志不改;
  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我们对健康的追求,有一群人,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付出辛勤的汗水,奉献美丽的青春,播洒健康的希望,纵然青丝白发也无怨无悔;
  他们,就是白衣天使。
  他们救死扶伤;他们呵护生命;
  他们放弃休息,甚至没有时间照顾生病的家人,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神圣的使命;
  他们放弃享乐,甚至没有时间为自己添置一件冬衣,因为,他们承担着一份沉重的责任;
  疾病面前,他们尽职尽责,无论是汗水还是泪水,都磨灭不了他们曾经的誓言;
  危险面前,他们义无反顾,不管是非典还是地震,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他们以精湛的医术拯救生命;他们以赤诚的情怀温暖心灵。
  他们付出真情,收获的是病人的微笑;
  他们奉献青春,换来的是百姓的安康;
  因为有了他们,健康更有保障;
  因为有了他们,生命更有尊严。
  而他们和她们,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是全院1500余名职工中的代表,他们,还有她们,在工作中默默无闻,但却独挡一面。他们是医院的精英,也是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中的精英!
  
  魏健:难忘一段援非经历
  2008年8月,去非洲佛得角首都医院支援,那是魏健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刚到佛得角不久,在值班时,他遇到一个严重的刀砍伤病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破裂,病人送到医院时已出现窒息,而且无法插管,病人生命危在旦夕。他果断地给病人做了气管切开,恢复了病人的呼吸,在人工辅助给氧情况下,将其送进手术室做了颈总动脉吻合、颈内静脉结扎术。病人在手术后,伤口恢复得很好,一周后康复出院。过了几天,病人特地给他送来了当地的土鸡蛋,握着他的手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那一刻,他很有成就感。
  在非洲两年,他一次也没有回过家。刚到非洲不久,就接到父亲病了要做手术的消息,不久,母亲出现尿血现象。而他,只能在下班后,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关心他们。
  两年,父母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两年,妻子的额头新添了皱纹,两年,孩子的身子蹿高了许多,两年,他为不计其数的病人解除了痛苦。回首两年援非时光,他说,这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丰富了他的人生,丰富了他的临床经验。同时,能成为千里挑一的援非医务工作者,他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张发强:一名普通医生的责任与良心
  他工作踏实,处处为病人着想,真正视病人为亲人。2010年5月,资中县一农民女性患者因肚子疼住进了当地一家医院,但因为有精神方面疾病,医生据此认为她是“打胡乱说”。丈夫不放心,连夜将其转到我院普外科。张发强医生认真检查分析,诊断出病人所患为原发性腹膜炎,如不及时手术,易导致生命危险。
  病情确诊第二天,他及时为患者做了手术。了解到其家庭条件差,在治疗时,他尽可能选用最简单、最必要的药品。他发现患者的丈夫成天穿一双破胶鞋,又得知他们的鞋的尺寸一样,就把刚买的皮鞋送给他。
  尽管他对该患者精心照顾,但她的病情却恢复很慢。病人是不是还伴有其它比如说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呢?说不定正是因为类风湿造成免疫机能下降从而引发腹膜炎?经相关科室会诊后证实病人的确患有类风湿,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确诊的病终于确诊了。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同学关系,联系了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为其做了心理方面的治疗。
  不久,这名患者康复出院,他主动提出送他们回资中。下车时,患者家属感激地对张发强说:“张老师,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你这么好的医生,谢谢你!”
  
  谭伦:左手技术,右手科研
  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人,低调,厚重,脚踏实地不浮躁,循序渐进不急躁,口无多言,胸有千壑。他拒绝应酬,舍弃娱乐,抛开物欲社会过多的泡沫沉渣,甘愿在医学领域畅游并自得其乐。在繁忙工作之余,哪怕是生病打点滴时,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医学新知识。
  技术总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得到巩固和提高。一个有上进心的医生,总会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在病人的反馈中找到不满意的地方,这些新问题、这些不满意,是促使我们改进技术的动力。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同时,技术得到了革新和发展。
  技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技术才能得到发展。而技术的发展要依靠科研。他说,要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先要通过科研进行验证,如果直接把一项技术用到病人身上是不严肃的。这种验证对病人是有帮助的。所以说,科研来源于临床,最后又回到临床。在他的带领下,骨科成为医院的科研重镇,其科研成果占据医院科研的三分天下,而他又是其中坚力量,他的科研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他当科主任已经近20年了,他把大部分心血都扑在了骨科的发展上。无私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管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将一个只有40张床位的科室发展成为了编制床位125张、医务人员50人、年手术1800余台的省级甲级重点专科。
  
  缪继东:业余时间都在自我充电
  作为肿瘤科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他的工作远不止“繁忙”二字能概括。按时上下班、节假日休息、外出旅游等等都与他无关,周末能抽几个小时带女儿出去转转已经是奢望。工作和学习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是他的口头禅。
  肿瘤的治疗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如何提高肿瘤患者疗效,是每一名肿瘤医生的责任。他经常说:作为一名医生,应该首先想到怎样给患者制定最好的诊疗方法,然后再去考虑困难、风险等问题,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个根本宗旨。
  他的责任意识,不仅仅表现在无怨无悔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上,更要注重专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优异的技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他的学生们都有相同的感受:缪老师是一名典型的“学院派”的医生。查房时,无论肿瘤的国内外诊疗指南还是最新进展,总是如数家珍,能准确制定患者的诊疗计划。他的休息时间几乎都用于阅读书籍、查阅资料、自我充电和对疑难复杂的患者诊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目前,他经手治疗的肿瘤患者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基本上能达到国内顶尖医院水平,这是他最引以自豪的事。
  
  林红:学历不高口碑却好
  她学医出身,1993年毕业参加工作,1995年,医院成立镇痛科,她成为镇痛科创立之初的一员。当时镇痛科一共5人,除主任护士长外,倒班的只有3人。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士,工作累,待遇差,以至于后来其他两人都离开了,剩下一个林红,在医院一干就是17年。
  撤并镇痛科后,她到了麻醉科,因为学历低的原因——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进修机会,便主要从事后勤工作,需要时也主动协助麻醉师工作。一个科室的事务性工作,全由她一人完成,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以前每晚八九点钟下班是常事,带病坚持上班的事情也不胜枚举。与她同事多年的周娟用一句朴实的话来评论她:“肯干,经常休息都在加班。”
  每个病人都希望早点手术、希望一切顺利,而这取决于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等诸多因素。她常常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病情有轻重,有麻醉无大小,她希望把事务性的工作做好,解除麻醉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放心心搞好麻醉,为患者服好务。
  40岁的她称自己是年轻人,她说,由于医院每年的手术病人都在增加,而麻醉师却非常缺乏,科室不少年老的工作人员都很辛苦,作为年轻人她应该多干些,并一再以带着歉意的口吻称自己很平常,应多写写其他人。
  
  岳璇弟: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
  从医十余年来,他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每天查房、手术后,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在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有一次,他爱人病情严重,住院2个多月中,为了不耽误工作,不影响科室日常工作安排,坚持值夜班,只有晚上才在爱人病房陪伴。
  他视患如亲,想方设法为患者解决困难,尤其面对危重病人时,会投入更大精力努力帮他们度过难关。曾经有一位甲状腺病人,术后出现甲亢危象,此种术后并发症随时可能出现死亡,病人家属非常着急,他连续守在病人床边,积极治疗,最后患者转危为安。一个晚期乳腺癌患者,乳腺已经破溃,恶臭,流脓,生活质量糟糕,曾一度想要轻生,后经人介绍找到他,他精心为其设计治疗方案,并反复开导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后,扩大根治手术,最后病人恢复很好,出院时感激地为他送来“妙手回春,再世华佗”锦旗。
  作为一名外科一线医生,他深知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每天除完成本职工作中外,他挤出时间学习观摩高年资医生查房、手术,每天坚持学习国内外医学著作,积极参加进修学习,逐渐成为医院青年业务骨干。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先后获市卫生局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成果三等奖3项。
  
  聂洪玉:无悔的选择
  2010年,她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这不仅是因为她工作出色,也是因为她真诚关爱病人,用崇高的医德征服了患者,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病人是她的一切。一天深夜,一个电话把睡梦中的她惊醒。原来,荣县有一位瘫痪病人,家人在给他喂药时将一把小药丸呛进了气管,送至我院耳鼻喉科抢救,但硬质气管镜无法给氧,刚伸进去,氧饱和度就迅速下降,于是向作为呼吸内科主任的她求援。
  她二话没说,立即赶到医院,用纤维支气管镜,将药丸小心地取出来。这是一项相当费神的工作。药丸表面非常光滑,夹不起来,纤支镜也吸不了那么大的颗粒,只能先将表面融化,再小心地将之夹碎后吸出。一直忙到天亮。此时,她已是腰酸背疼,眼睛发胀,结果因此落下眼疾。
  像这种半夜参与抢救的事不胜枚举。有时候,太晚不易打车,就由丈夫开车送她去医院。有时忙到凌晨,回家又怕打扰家人,她便在科室里休息一会儿。尽管非常辛苦,但“对于一个医生来说,病人就是他的一切。”她对自己的选择始终无怨无悔。
  很多病人后来都和她成了朋友,一位病人更是给她发短信说:“我一生要感谢三个人,第一是我的母亲,她给了我生命;第二是共产党,让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第三是你,在我晚年的时候,为我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劲松:工作不能拉稀摆带
  自从1998年ICU成立以来,10余年来的每一个春节,他都没有回过家。ICU就是他的家。这里有他一整套的生活用品,牙膏牙刷洗脸帕,一应俱全——为了抢救的需要。ICU随时都有生命消陨,随时都有危急重症病人被呼啸的救护车送来。工作之中,八小时之外,李劲松都处于“战斗”准备状态,一旦需要,他便扎进病房,吃住都在医院。平时,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如果病房出现什么问题,无论多晚,他总是及时赶回医院。有一年年冬天,他在同一个晚上竟然先后4次赶到医院处理病人。
  他认为做ICU的医生,最重要的是一点就是敬业,“由于你的不敬业,可能导致病人死亡、致残,或者并发症,医生一个小小的疏忽对病人来讲都是致命的,甚至改变其人生轨迹。对于ICU的医生尤其如此。”
  在医院做第一例肝移植手术时,医院上下非常重视,由科主任牵头,抽查医生对病人进行监护,那一次,他在肝胆外科病房里整整待了十多天,一直到病人康复出院,而他的妻子,时任肝胆外科护士长的林碧英,也同样在病房坚守了十多天。他敬业的故事太多了,由于工作辛苦,他甚至累出了毛病。
  他说,生命只有一次,要活好每一天。而作为医务工作者,对每个生命都应不惜一切进行抢救,“失去生命,就失去一切,如同1和10000的关系,拿掉了1,一切都等于零。”因为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他总是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也是真正实现良好沟通的原因。通过真诚沟通,ICU创下了连续多年零投诉、无纠纷的纪录。
  
  姜萍:甘当绿叶,甘心奉献
  她是那种不爱多言、淡看一切的人,但用心便可以感受到她的热情,感受到她那淡淡而甜美的笑意——只有内心单纯的人才有那样干净的笑容。在内心顽强保持一种知识分子的高洁,在一个功利化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也许和单一的工作环境有关吧。1998年自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以来,便离开老家遂宁到我院放射科工作,主要从事CT、MRI报告诊断与审签。
  这是一项平淡的工作,周而复始,与病人接触相对较少,只在值班时才直接与病人打交道。她性格平和,心地善良,遇到病人住家比较远的,或者有其它不方便的,总是尽量为病人着想,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前出具诊断报告。
  一个单位,既需要精英式的塔尖人物,也需要众多平凡的塔身和塔基的支持。她甘当绿叶,甘心奉献。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却十数年如一日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件工作,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了身边的同事和病人,成为扎根自贡的一粒精神之盐。
  
  汪小芬:管理工作业余进行
  1985年,她从川北医学院毕业后,在“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杜甫咏盐亭诗)的老家盐亭县某医院的儿科、内科和传染科工作,老公也随她到了盐亭。7年后,因公婆身体不好,随老公调至自贡。当时医院缺超声人才,她便放弃临床从事医技工作。刚开始时,既不熟悉环境,领导也给了她很大压力。不过,她认为这促进了她的成长,为后来担任科主任奠定了基础。
  她视同事如亲人,她说这既是优点,但也存在管理不够严厉的问题。对病人她一视同仁,很多老病人指定她做检查。有时候,见重病患无人陪伴,她会主动帮忙划价、取药,得到不少好评,她却谦虚地说“都是举手之劳,很平常。”
  特检科人员少,当了科主任,仍要从事一线工作,遇到急诊病人,有时一天晚上要到科室两三次。“前几年,管理工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由于工作繁忙,她连买菜的时间都没有,也没有时间发展业余爱好。“不知道退休以后怎么办,没有业余爱好,现在有时间我就跟着同事去暴走。”说这话时,她发出爽朗的笑声。
  有她在就有笑声在,她自嘲是男孩性格,心直口快。而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事情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所以,心态平和,和人相处融洽。她与同事,与临床医务人员之间在工作之外,还建立了兄弟姐妹之谊。
  
  罗茗春:光明天使,济世救人
  ICU是生死一线的交换点,是一个神秘而肃穆的地方。进入这里的都是危重病人,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作为ICU护士长,她深感压力。为此,ICU每年都要派出2名以上的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并组织人员参加短期培训。本来护理人手就少,如此一来更加捉襟见肘,“每天都排听班,一周休一天,而且经常加班。”
  1987年参加工作,2000年到ICU,2002以后担任ICU护士长,一晃到ICU十多年了,她仍坚守在这个生命最脆弱的地方。她说,以前科室人手更少,经常晚上七八点钟、甚至十点过才回家,家务事她基本上没管过。2009年,孩子参加高考,遇上科室抢救病人,她毅然赶到医院加班。平时更是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成绩也不太理想,这让她感觉非常内疚。“干上了这一行,没办法,家人也都习惯了。”她淡然一笑。
  但是,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时,却是非常欣慰的。今年7月,一位肾衰竭并发脑疝患者,在做脑疝手术时,两次心跳骤停,最终在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下恢复了心跳。术后,意识不清的病人被送到ICU继续治疗。医护人员对他精心照顾,罗茗春对他嘘寒问暖,并且尽可能为他节约费用。病人后来康复出院,特地给护士送来一面写有“光明天使,济世救人”的锦旗,并对她个人表示感谢。
  
  万华平:大家都愿意和她打交道
  1982年卫校毕业参加工作,先后在内一、急诊科、普外科、泌尿科工作,1998年至2011年担任泌尿科护士长。当护士长责任大,任何事情都牵扯到你,但能激励自己成长。她介绍说自己以前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但当了护士长之后,必须协调人际关系,现在,她的各方面关系都处理得相当不错。
  她对工作非常敬业,对病人也像亲人。她常说,一个人不容易,生了病就更难,因此她总是对病人细心照顾。有一位瘫痪病人,8年来,她坚持上门为其更换尿管。她对病人的关心也得到了病人的回应。不少病人出院后与她还有来往,甚至专程到医院来看望她。
  然而,在家人的关心方面,她却留下了遗憾。2002年的一天晚上,她到医院参加夜查房,13岁的女儿骑自行车去亲戚家,结果从车上摔下来,在脑外科住了一个月,这成为她内心永远的伤痛。女儿住院后,很多病人都主动来关心她,看望她,而女儿后来恢复得不错,这让她感到很欣慰。
  由于年龄原因,去年,她不再担任护士长一职,但她对年轻护士的关心和影响却没有丝毫减少。她说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在教给她们知识的同时,她更注重教她们如何做人。她和年轻人的关系处得很好,大家都愿意和她打交道。
  
  葛方英:手术台上的“幕后英雄”
  她毕业于1992年,1993年开始到手术室工作,19年来,她熟悉手术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器械,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掌。作为手术室护士长,她成天与冰冷的手术器械打交道,当病人康复的时候,也是她被遗忘的时候。
  2011年的一天晚上,一名多处刀伤的男伤者送来医院抢救。由于伤者多处血管断裂,需要紧急处理大出血,并进行血管移植。值班的两名护士有另外的手术。于是刚换下工作服准备下班的她毫不犹豫又穿上工作服,立即投入该病人的抢救中。手术从当晚19点50分,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4点20分,8个多小时她一直坚守在手术室,忘了饥饿,忘了困倦。直到伤者成功获救,才同其他医务人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地走出了手术室,然而此刻已经是第二天早上,极度困倦的她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小憩了一会儿,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由于长期站立,她得了静脉曲张,因精神高度紧张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现象,“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基本只能睡一、二个小时,最多睡4个小时。长期靠药物才能维持睡眠。”但第二天一到手术室,她就精神焕发。护士们都说,葛护士长是10小时上班,24小时在岗。
  她一直恪守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服务宗旨,赢得了众多手术病人、手术医生及科室同仁的广泛赞誉,2010年获市卫生系统十佳健康卫士提名。
  
  刘兰:给予病人双重呵护
  她给予病人的,不仅是一份精心的护理,更是一份细心的关爱,是身心的双重呵护。病人及家属都非常喜欢这个带着浅浅微笑、态度温和的护士,在医务人员满意度测评和住院病人满意度测评中,经常受到点名表扬。
  1999年参加工作,十余年来,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护理一线。她所在的神经内科,是一个以老年病、慢性病、危重病人居多的科室,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问题多,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繁杂而辛苦。但是,她无怨无悔,每天都要为病人做大量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无论是大小便失禁的昏迷病人,还是口齿不清无人陪护的老龄患者,她从不嫌弃,一视同仁给予细心照顾和耐心疏导。
  不久前,科室收治了一名Ⅲ度压疮的病人,浑身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病人子女忙于工作,很少来陪护。老人担心预后,天天询问,郁郁寡欢。每天,她都带领同事们为她换药、更换污染的床单。并且一有空就陪她聊天,开导她,病人很快乐观起来,安心接受治疗,不久就好转出院。
  每当此时,她都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虽然工作中经常加班加点,甚至会遭受不理解的病人白眼,但当她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她感到无怨无悔。
  
  乔静:全心全意为病人
  1974年出生的她像只快活的百灵鸟,她的笑声穿云破雾,一扫病房的阴郁气氛,把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在胸心外科、骨科和内二科工作过。她经历了两次分科。2003年,消化内分泌科从内二科分出,她去了新成立的科室。今年内分泌代谢病科独立建科,她留在了消化内科。
  分科后,科室护士只有12人,工作量非常大。不幸的是,她切菜时不小心伤了手,缝了两针。同事张莉娟主动提出帮她顶班,但她考虑到最近大家都很辛苦,谢绝了这份好意。此前皮肤科刚建病房时,她被抽调去支援。工作中,一只安瓿破裂,她右手大拇指受伤,缝了6针。进行简单治疗后,她便坚持上班,一天也没有休息。
  由于工作繁忙,她对家里的照顾不多,但也从小养成了女儿的独立意识。女儿现在12岁,10岁开始就能自己做饭,现在每天早上都自己梳洗和准备早餐。但她非常理解母亲的工作。
  她技术过硬,待人也和善,乐于热心帮助病人,经常有病人表扬她。她说,她喜欢工作,很满意现在的状态,她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她希望病人能感受到她以及同事们这份心情,给予医务人员更多的理解。
  
  聂臣聪:每一次工作调整都是一个新开始
  1994年参加工作,曾在神经内科、胸心外科工作,2003年以后到护理部工作,经历了“三甲”评审等三次大检查,成长了很多,为2006年汇东外科成立时担任该科护士长奠定了基础。
  汇东外科是第一批在汇东医院成立的科室,当时辅助科室尚不健全,她一方面要与院本部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一方面要把大量精力投入护士的培训,同时还要从事烧伤科具体的护理工作。那一段时间,她努力熟悉新的岗位和业务,熟悉管理,在科室内营造出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2011年,她调胸心外科担任护士长,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她到岗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人员管理和病种查新。管理方面,在护理部、外大科的协助下,对工作流程进行了改革,并努力做到人性化管理,为此她甚至与每一位护士进行了单独沟通;积极提高业务,向医生、护士学习,熟悉胸心外科病种,还取得开展深静脉置管的PICC证书。
  体外循环手术是胸心外科重要的大型手术之一,为保障病人安全,她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体外循环护理小组。每次开展该手术,她都要与护士进行沟通,在心理上给予疏导,在技术上给予指导。护理小组成立后,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护理上没有发生不良事件和纠纷,得到了病人的大量表扬,也树立了护理人员的信心。
  
  张寒仙:平凡岗位也能做出成绩
  她是急诊科一名普通护士,为人谦和、好学上进,曾到华西附一院ICU进修学习,并参加省人民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其急诊急救护理技能不断提高,工作中如鱼得水。
  她有较强的慎独精神,领导在不在场一个样,白班夜班工作质量一个样。她热心接待每一位患者,耐心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急诊科护理部门涉及岗位多,每调整一个岗位,她都要提前到相应岗位熟悉流程,甚至在休产假期间,也主动到科室熟悉工作流程,以便尽快进入最佳工作状态。休完产假刚上班没几天,一名车祸伤老年病人被送到急诊科抢救。当时,病人病情危重,作喷射状呕吐,并且大便失禁。在全力救治的同时,她主动将呕吐物和大便清理干净,并积极联系家属,护送病人前去做检查,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为了顾全大局,正值哺乳期的她,没有休过一次哺乳时间,为积极配合自贡市防灾应急演练,她加班加点参加培训,儿子不到半岁,营养情况不达标,但为了工作,为了不让演练因她而受影响,她忍痛为儿子断了母乳。她这种牺牲精神,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
  
  曾田勇:男孩子同样能成为出色的护士
  选择护理是一种机缘巧合。当初填报志愿时,他其实并不清楚护理是门什么学科,具体需要学习什么,职业前景如何?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一直由女性主导;“小护士”与“大男人”的观念冲突、社会意识的强烈反差等因素,致使父母不赞同、朋友不理解。但他告诉自己,既然选择,就不要后悔,男护士在临床上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同样能够胜任护理工作,同样能成为出色的护士。
  2008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毕业后,他一直在手术室工作。作为手术室护士,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被病痛扭曲的面孔,听到的是一声声长吁短叹。永远忙碌的脚步分不清时间的分分秒秒,3小时、6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腿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的住……多少个深夜,他被急诊电话惊醒,不管是雷电交加或是风啸雨寒,也得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冲入沉沉的深夜之中。
  紧张、劳累的工作中,他真正体验到了手术室护士平凡生活的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他苦恼过、迷惘过;但看到生命垂危的患者,因为他们的努力而获得新生;当看痛楚满面的患者,因为他们的治疗而露出微笑……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初衷: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维系着健康、快乐,甚至维系着一个人的生命,他要做好自己。
  
  李华:让人失望是件不礼貌的事
  就像他的名字,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一位同事曾经说:“他是这样一种人,把他放在人堆里,是极不起眼的,但如果和他接触、交往,你会发现他很优秀。”
  有人说他敬业认真、踏实肯干,遇到突发事,经常三更半夜来院拍照,神经内科刚开始做介入手术时,因要请上级医院教授作指导,都选择休息日进行,他每次都毫无怨言地前往医院拍照;其它科室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他也从不拒绝。他说,一方面是他心怀一颗感恩的心,一方面也是工作和家庭的责任使然。33岁的他工作14年,4年教书,6年蓉漂,终在四医院找到一片安身立命的屋檐。因为经历了人世冷暖,格外珍惜生活中每一分温暖和感动,珍惜和睦的同事关系和难得的工作平台。而上事父母下养妻小的现实,让他谨慎为人,当年那种抛弃铁饭碗的豪情更是难能再有了。有人说他低调,毫不张扬地埋头干事。他说,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虽也曾出过几本书,获过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但放到更广阔的维度去考量,又何值一提?很多人一开始把自己定位得很高,随着时光的推移形象却不断塌陷,直至影子一样消失。而他喜欢低到尘埃里的感觉。他说这样才有生长的空间,才不至于让人失望——让人失望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
  
  吴德超:从电影放映员到修理工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和医院联系在一起,更没想到会成为一个设备维修工人。1957年出生的他,在云南当过14年的志愿兵,在部队负责放电影,那似乎是一个充满浪漫的工作。
  1990年转业到医院,先在财务科,1995年到设备科,因为多少懂一些电的知识,被安排到设备维修组。他对那些监护仪之类的医疗器械完全不懂,在师傅的带领下边看边摸索。17年来,他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设备维修一把好手,这与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采访的时候,他正在调试和维修心电图监护仪。办公桌上堆满了工具、零件和放大镜等物件,他只好转移“战场”,把报纸铺在地上,蹲在地上维修。在他的身后,一溜排着8台各类仪器。他一边将一台调试好的监测仪盖上机箱,一边介绍说,每年医院都要对全院仪器进行校验,对有问题的设备维修组要及时维修。
  设备维修是精细活,比如血氧探头的焊接,一根传输线里面有五六根功能各异的细线,稍有不慎就会出差错。此次检修是常规维修之外的一次突击任务。早上7:30就到医院,下午2点过点就开始工作,仍然忙不过来。“平时他也经常加班。”一位过来办事的工作人员插话说。
  采访过程中,出于礼貌,记者也陪他蹲着,20分钟下来,腰也酸了,腿也麻了,不知道天命之年的吴德超老人又是何种感受?
  

急救电话:0813-120  预约电话:0813-2401126、0813-2401026 投诉电话:2300337 联系电话(传真):0813-2202665  电子邮箱:zg_120@126.com

檀木林院区: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檀木林街19号 汇东院区: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大街400号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蜀ICP备13006683号-1Copyright © 2002-2024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自贡市急救中心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